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拿破崙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曾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以及百日王朝的皇帝。「拿破崙」一詞的意思,在義大利語中代表「荒野雄獅」,拿破崙的父親以此命名,大概是期盼他在日後有如雄獅般的勇猛堅強。 精力充沛 展露軍事長才
高精度圖片


拿破崙幼年即開始接受正規的軍事教育。26歲時,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同年,與約瑟芬結婚之後,即趕赴義大利沙場,展露其獨特的軍事長才,拿破崙領導此役獲得大勝局面。 拿破崙在義大利獲勝之後,聲譽節節升高,成為法國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但是拿破崙逐漸升高的人氣,令當時的督政府感到不安,於是在1798年,派拿破崙遠征埃及。這次遠征沒有獲得勝利。拿破崙統率的軍隊被英國海軍完全摧毀,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也受到阻礙,損失慘重。此時正好歐洲反法聯盟逐步形成,而法國本土的保皇派勢力也隨之慢慢升高。1799年8月,遠征埃及的拿破崙決定返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法國人民當作是「救星」。 人氣高漲的拿破崙,挾帶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在同年11月發動了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開始他的執政之路。拿破崙做事認真,雖然個子不高但卻精力充沛,經常是清晨三點就起床,三點半開始處理一天的事情。 拿破崙加冕登基

高精度圖片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改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成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他登基時,並不是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親自替妻子約瑟芬加冕為皇后,他之所以這樣做,是要向世人表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教會管控。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聲威盛極一時。 1805年8月,奧地利等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親自率軍東征,沒多久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逼迫奧地利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又聯合了德國境內各邦城國組成「萊茵聯邦」,將其歸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1806年,英、俄、普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又被拿破崙軍擊敗,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同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國貿易往來。1807年6月,拿破崙軍隊在波蘭戰勝了俄國軍隊,他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定了和平條約。拿破崙身兼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封他的兄弟們為荷蘭、那不勒斯、威斯特伐利亞等地的國王,可以說拿破崙幾乎已是歐洲大陸的真正「盟主」,威勢顯赫,真如「荒野雄獅」,無人能及。 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 約瑟芬

高精度圖片


約瑟芬(1763年6月23日-1814年5月29日),是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后。約瑟芬的姐姐凱瑟琳嫁給貴族亞歷山大,但後來凱瑟琳去世,約瑟芬就作為繼房嫁給亞歷山大,並生了兩個孩子。在法國大革命時,亞歷山大被雅各賓派拘禁並處以死刑。約瑟芬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拘禁,還好後來被釋放出來。 拿破崙替約瑟芬加冕為皇后

高精度圖片


約瑟芬被釋放後因常出入巴黎上層人士的沙龍,成為社交圈的名人,後與拿破崙相識,在拿破崙猛烈追求下,1796年3月,約瑟芬嫁給了小自己6歲的拿破崙。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並親自替約瑟芬加冕為皇后,約瑟芬以夫為貴,羨煞當時多少名媛貴婦。但在與拿破崙十多年的婚姻中,約瑟芬的外遇傳聞一直不斷,加上約瑟芬已無生育能力,1810年1月他和拿破崙正式宣布離婚。離婚後,約瑟芬住在巴黎近郊的城堡中,於1814年去世。 拿破崙征俄失利 1809年,奧地利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正在西班牙的戰役,改成率軍東征。拿破崙以強大的軍力,迫使奧地利簽約、割地,並於1810年,娶了奧地利公主瑪麗‧露意莎為妻,法奧結為同盟。 1811年,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與法繼續合作對抗英國,拿破崙決定親征俄國。於是,他率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由歐洲出發,俄軍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撤退政策和「焦土政策」,拿破崙軍所到之處沒有人員、食物,只有寒冷的天氣、大火和焦土,拿破崙在嚴寒冬季遭遇如此的戰略對待,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他帶去的五十萬歐洲聯軍傷亡慘重,同時,在法國境內又傳有政敵謀劃政變,拿破崙只好帶著殘剩的兩萬士兵狼狽返國。
高精度圖片


由盛轉衰 黯然退位 拿破崙一生征戰達六十餘次,功勳蓋世,但也是由於他的強大軍力,使歐洲其他國家心生恐懼,才衍生出多次反法同盟的組成,最終將拿破崙勢力徹底擊潰。



1813年之後,歐洲各國反法的勢力越來越強。10月,萊比錫戰役中,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1814年3月,巴黎被同盟軍佔領,同盟軍除了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之外,也同時逼迫拿破崙必須退位。4月11日,叱吒一時的英雄拿破崙,也只好無奈的宣布投降及退位。 第二任皇后露意莎 露意莎(1791年12月12日-1847年12月17日),露意莎出生於維也納,是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一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兒。 拿破崙與第二任妻子露意莎的婚禮

高精度圖片


年方18歲的露意莎,於1810年3月11日嫁給法國皇帝拿破崙,成為拿破崙的第二任妻子、法蘭西帝國皇后。其實這是一樁政治婚姻。因為拿破崙想藉由與歐洲最顯赫的哈布斯堡王朝聯姻來確立他的合法性,而弗朗一世也希望藉此加強奧與法的友好關係。
高精度圖片


1811年3月20日,露意莎順利的為拿破崙生下一子。當拿破崙遠征不在法國期間,露意莎曾兩次代替其夫擔任法國攝政王,露意莎在政治上的表現不凡,有些評價認為他是一個有智慧且有能力者。拿破崙曾說在前後兩任妻子當中,他更喜愛第二任妻子露意莎。不過,好景不常,結婚才4年,露意莎就被迫與拿破崙分離。1814年,退位之後的拿破崙被流放到阿爾巴小島,而露意莎則回到奧地利,兩人從此沒有機會再見面。直到1847年,露意莎病逝。 羅浮宮中 拿破崙當年的寶座

高精度圖片


拿破崙在退位之後,雖仍有「皇帝」的稱號,但他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阿爾巴小島,過著寂寞無趣的生活。相較於他一生豐富多彩的人生,拿破崙的晚年顯得相當落寞和單調。1821年5月,一世英雄拿破崙去世,享年52歲。

1815年6月18日爆發的滑鐵盧戰役,是世界軍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法國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附近敗給英國威靈頓公爵率領的反法聯軍。在這個戰役中,法軍損失3.2萬人,聯軍損失2.3萬千人。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拿破崙政權最終垮臺。
來自法、英、德、俄等國家的志願者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戰役舊址,模擬了當時1815年6月18日的情景,滑鐵盧戰役也是拿破崙的最後一場戰役。(JACQUES COLLET/AFP/Getty Images)

(JACQUES COLLET/AFP/Getty Images)
(JACQUES COLLET/AFP/Getty Images)

在德國柏林歷史博物館展出拿破崙的帽子(JOHN MACDOUGALL/AFP/Getty Images)
約瑟芬·博阿爾內(法文: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年6月23日-1814年5月29日),原名瑪利·羅絲·約瑟芙·塔契·德·拉·帕熱利(Marie Rose Josèphe Tascher de la Pagerie),拿破崙·波拿巴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后。約瑟芬生於當時的法國殖民地馬提尼克,後在法國巴黎附近的馬爾梅松城堡去世。

約瑟芬是法國拉帕熱利領主約瑟夫-加斯帕·德·塔契騎士(Joseph-Gaspard de Tascher)和夫人羅絲-克萊爾·德·維爾熱·德· 薩努瓦(Rose-Claire des Vergers de Sanois)的女兒。

她的姐姐凱瑟琳·戴茜蕾被許配給博阿爾內子爵亞歷山大,但凱瑟琳·戴茜蕾在1777年去世,約瑟芬作為填房在1779年12月13日嫁給亞歷山大,並生了兩個孩子:歐仁(Eugène,1781年 - 1824年)和奧坦斯(Hortense,1783年 - 1837年,拿破崙三世的母親)。

約瑟芬是現代比利時、瑞士、丹麥、希臘、挪威、盧森堡、列支頓士登、摩納哥諸王室的先祖,著名時裝設計師埃貢·馮·菲斯騰貝格亦是她的後裔。

在法國大革命恐怖統治時期的1794年她的丈夫亞歷山大被雅各賓派拘禁,不久被控叛國罪判處死刑。她因丈夫的原因受到牽連,亦被拘禁,後因熱月黨人讓-蘭貝爾·塔里昂的干預被釋放。

1795年熱月黨頒佈新憲法,她丈夫的遺產得以歸還。約瑟芬獲釋後經常出入巴黎上層人士的沙龍,在當時的社交界很出名。

1795年拿破崙平定保王黨叛亂後,成為國內軍總司令。他在社交場合上認識了約瑟芬,並對她很青睞。

但是約瑟芬開始並看不起這個比自己小6歲的矮個子。拿破崙不斷的追求,拿破崙還拋棄了原來的未婚妻,終於在1796年3月9日與她結婚。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約瑟芬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皇后,並且是拿破崙親自加冕的。

實際上,拿破崙家族只有一件事能讓這一家子火爆脾氣的人達成一致,那就是他們對約瑟芬沒齒難忘的仇恨。他們跟著母親梅爾夫人管約瑟芬叫"婊子"。

當時他們熱愛的程度,拿破崙歷經沙場征戰後,就急急寫了封情書給妻子約瑟芬,〝不要洗澡,等我回來〞。回到凡爾賽宮的拿破崙,毫無心情接受百官慶賀,一邊快步走向寢宮,一邊扯開沉重的盔甲戰袍,猴急撲向數日未洗澡的約瑟芬。

拿破崙3妹卡羅琳不斷策劃對約瑟芬。 還替拿破崙拉皮條介紹了情婦路易絲凱瑟琳,生下查爾斯萊昂(Charles Léon)拿破崙的第一個非婚生子女。証明拿破崙有生孩子能力,而她已失去生育能力。

讓拿破崙家族最高興的不是拿破崙大獲全勝以後澤被全家的賞賜,而是拿破崙為了生個男性繼承人不得不悲傷地宣佈同約瑟芬離婚的消息。

她於1810年1月10日和拿破崙離婚,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但是皇后的尊號一直保留到她去世。

離婚後,約瑟芬居住在巴黎附近的馬爾梅松城堡,1814年在那裡去世。

1820年拿破崙臨終前仍叫喚約瑟芬的名字~~~~

  • [ 2011-03-10 18:02 ]
  • [ 2010-11-18 13:16 ]
  • [ 2010-03-24 19:34 ]
  • 拿破崙帝國國歌-Chant du Depart蒙古襲來的序幕
    對馬島玉砕戰-宗助國
    西元1260年,忽必烈積極攻略南宋。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禮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並企圖割斷日本幫助南宋。




    忽必烈在國書中,對這次遣使的目的講的極其清楚,要日本傚法高麗,接受蒙日九二共識**註-------作者好像是綠黨---愛台灣環保****,舉國來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將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圖之”。

    此蒙古國書被日本以書辭無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

    西元1268年,高麗派出國使潘阜到達對馬島,會見對馬守護代宗助國。正月到達博多的大宰府,武藤資能把國書送到鐮倉,此時北条時宗繼任為鐮倉幕府第八代執權。

    西元1271年,蒙古成為大元朝,大元皇帝忽必烈再派女真人趙良弼前來日本,求見天皇和將軍,但都被拒絕了。翌年正月,趙良弼返回高麗。

    西元1273年(文永十年)趙良弼3月再到太宰府,6月回高麗。趙良弼回到高麗把在日本所搜集的情報告訴忽必烈,說日本沒有進攻的價值,但忽必烈認為日本無禮,決意進攻日本,於高麗的金洲為設立基地。

    此時北条時宗積極備戰,並認為北九州是蒙古軍首要入侵地區。在當時,少貳氏在九州的聲威真是無其他的家族可與之比擬,尤其是北九州諸州都在其控制之下,其威望、聲勢真是達到了頂點。

    少貳氏少弐景資也兼任對馬、壹岐二島的守護職。對馬、壹岐二島的代官宗助國平景隆都屬於少貳氏的家臣。

    日本文永11年10月(1274年11月)蒙古都元帥忻都、右副元帥洪茶丘、左副元帥劉復亨等率蒙漢軍與金方慶高麗王國軍,含操船要員4萬人乘900艘船團從朝鮮半島合浦(現在韓國馬山)出發入侵日本。

    10月5日午後,對馬島西方的海面被龐大的蒙古軍船全部覆蓋。

    400多艘的蒙古船在對馬島西岸佐須浦(現対馬市厳原町小茂田浜)接岸。

    一直對蒙古入侵保持警惕的68歲對馬守護宗助國父子立即帶領80騎兵星夜馳往,組織抵抗。

    宗助國在第二天早上派通曉日、漢雙語的使者前往蒙古軍陣營,打探對方此來用意。使者來到蒙古軍帳,旋被斬殺。

    隨後,從蒙古軍7、8艘船下來1000人,開始與宗助國展開弓箭射擊戰。

    雙方展開激戰,但由於眾寡懸殊,宗助國及其嫡子、養子共12人戰死,對馬守護軍全部被殲,幾個小時後,元軍順利攻佔整個對馬島。

    蒙古軍在對馬島展開1週的屠殺,不留活口,殺光島上所有男丁、擄走婦女,對馬變成人間地獄。



    宗助國的部下小太郎兵衛次郎兩人僥倖逃出對馬,把元軍襲來的消息傳到博多。


    13世紀 蒙古入侵日本

    13世紀時,征服中國的超級強權蒙古帝國侵略日本而爆發戰爭。

    1274 文永の役

    1274 對馬島玉砕戰-宗助國
    1274 壱岐島玉砕戰-平景隆
    1274 博多灣戰爭
    日本文永11年(1274年)元・高麗連合軍約4萬大軍,計900艦船逐次從合浦出發。

    10月5日蒙古軍攻陷對馬島,對馬守護代官宗助国一族全滅。

    10月14日,元軍軍船450艘到達壱岐島,第1波2艘軍船約400名兵士在壱岐島北西海岸勝本與湯本2地上陸。

    少弐氏家臣壱岐守護代平景隆在下午4點率領壱岐軍100騎前往抵抗。

    第1波蒙古軍就是壱岐軍勢4倍,當時日本的箭只能飛到一町(約110米)。

    而蒙古的弓箭射程有2町(町=109.09公尺,約220米)的威力。

    平景隆與蒙古軍發生激烈弓箭射擊戰,蒙古軍使用在箭頭餵毒的毒矢,景隆軍2士兵中箭毒發。

    蒙古軍又發射震天雷(てつはう)轟炸日軍,巨大的爆炸聲,嚇的壱岐景隆軍騎乘的馬匹甩下主人逃跑。

    殺聲震天湧來的蒙古軍,逼迫寡兵的平景隆撤退至樋詰城(壱岐市勝本町新城東触)籠城死守。

    日没之後蒙古軍返回船團,翌10月15日蒙古軍再度攻擊樋詰城。

    樋詰城其實未達「城」的規模、約是「館」的程度,防御力不高,根本擋不住蒙古軍的攻擊。

    平景隆死守到太陽西下.......

    平景隆力戰到只剩25名傷兵,最後一門悲壯的集體自殺。

    平景隆臨死之際,命令家臣宗三郎帶著女兒姫御前到博多報告壱岐失守,但是在途中姫御前被蒙古軍的毒矢射中,因為不想拖累宗三郎而自殺。

    宗三郎從壱岐脱出後,到達博多報告壱岐守備隊全滅的消息。




    (平景隆 一門玉砕)

    蒙古軍在壱岐島上展開蒙古一貫的屠殺暴行,將孕婦的肚子剖開拖出胎兒玩樂,還抓了壹岐島約7000頭牛。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在文永之役後,高麗軍司令官金方慶伏虜了壱岐島200名日本人,獻給高麗王與王妃作為奴隸。原文:「侍中金方慶等還師、忽敦以所俘童男女二百人獻王及公主。」

    當時壱岐島人口約3000人,經元軍的残虐行為,殘存者只剩65人,成為荒廃的鬼島。


    博多灣戰爭
    西元1274年(日本文永11年・元の至元11年10月),蒙古軍入侵對馬、壹岐二島淪陷後.......

    元朝艦隊準備到九州博多灣登陸,在逼近肥前沿海島嶼時,金方慶麾下高麗軍16日到17日之間平戸、能古、鷹島的松浦党基地壊滅,松浦一族死傷慘重。

    10月19日,在今津海域停泊右副元帥洪茶丘的元・高麗連合軍本隊成功登陸博多灣(今福岡附近),進逼今津,元軍先遣隊占領生ノ松原,試圖引誘日軍往今津方面分散兵力。

    由於地形不利於大部隊展開,距大宰府有一日行程,元軍於當晚又撤回到船上,準備次日清晨重新登陸發動進攻。

    日本幕府聚集少弐景資(少弐資能的三男)、大友賴泰菊池武房島津久經竹崎季長等的九州諸國部隊總數號稱「10萬」大軍集結於博多與太宰府。

    日軍總大將少弐景資看破元軍在今津的陽動作戰,日軍主力仍然不動、在博多等待元軍主力上陸。

    翌20日朝,元軍東西路軍先遣隊分2路在在百道原與箱崎上陸。

    元軍主力在博多的北方-息の浜準備上陸,總大將少弐景資的軍事判斷正確。


    元軍兵力配置(不含非戦闘員)推測如下:

    西路軍(百道原、麁原、赤坂):約4500 
    正面  (博多)   :約11000 
    東路軍(箱崎)   :約5400

    三方受敵的日本軍各地陷入苦戦。



    博多上陸

    據『八幡愚童訓』記載元軍在博多息の浜海邊,日本當時會戰的慣例,由主攻部隊放射“鳴鏑”,表示進攻開始,結果箭落入海,遭到元軍的嘲笑。

    日本的武士還要求準備與蒙古將領「一騎打ち」報上自己落落長的家族淵源。

    當逼近元軍時,元軍戰鼓齊鳴,殺聲震天,弓矢齊飛,震天雷從船上射出,日本武士心驚膽戰,戰馬惶恐不前。

    日軍不敵蒙古軍長程射擊威力,被毒箭、震天雷打的四處躲避。左副元帥・劉復亨率領蒙古軍乘登陸舟大舉上陸....

    博多海岸付近展開激烈的弓箭戰,元軍使用的是以鉦·鼓為信號指揮全軍的集團騎兵戰法,往往當日軍衝過來的時候,中間的部隊往後一縮,兩翼的騎兵往上一包,就對敵人形成了合圍,被包圍的日軍就被盡數全殲。

    而聽慣鏑矢的日本戰馬聽到元軍的鼓聲也往往發生混亂,不聽指揮,不少日本武士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射殺的。

    而且日本武士有割取敵人頭顱以為戰功的習慣,有不少武士就是在割打倒的敵兵頭顱時被蒙古軍殺死的。

    慘死的肉搏戰後,日本軍敗走博多市街,劉復亨元軍不停的追擊混戰。

    『八幡愚童訓』記載為日本殿軍的少弐景資趁機射倒追撃的劉復亨,博多上陸蒙古軍一時群龍無首,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



    赤坂・鳥飼潟之戰

    元軍西路軍金方慶軍在百道原登陸,少弐経資率500騎迎戰,元軍沿百道浜往東推進到3公里的赤坂,菊池武房軍勢230名騎馬前來支援對抗金方慶2000名高麗徒歩部隊。

    元軍東路軍在博多灣東部的博多箱崎成功登陸,守將大友頼康敗退,元軍燒毀箱崎八幡宮與筥崎宮。

    蒙古再度合擊,少弐経資菊池武房從赤坂撤退,鄰接戦場的庶民,慘遭到元軍・高麗軍略奪財物,一路姦淫擄掠。

    蒙日兩軍又在鳥飼・赤坂付近接戰,戰況陷入膠着,竹崎季長率領少數部隊在鳥飼潟拼死抵擋。

    當時鳥飼潟是湿地的地帯,蒙古元軍的集團戦法無法發揮威力,竹崎季長負傷死戰不退。在竹崎季長就快壞滅危急之時,白石通泰率領100餘騎百餘騎趕來馳援,在箭矢與火砲飛交中不斷突撃蒙古軍。

    鳥飼潟戰役是文永之役的一大決戦,日本軍總大将少弐景資大友頼泰都趕來參戰。

    激戦之後,日本武士團宣告勝利,元軍往麁原山敗走。

    但此戰在 『高麗史』金方慶傳、『元史』則有不同結果。

    『高麗史』金方慶傳則記載金方慶一聲大喝攻擊,日本兵就退縮敗走。博多沿岸紛紛被攻陷,元軍諸将協力追擊,日軍吃了大敗仗,百道原戦場上日本兵的屍體成「伏屍如麻」(麻の如く散って)之狀。

    而日軍腹背受敵,死傷慘重,餘部向太宰府水城(西元664年天智天皇所築對朝鮮防衛用城壁)方向撤退。不久太陽西沉,元軍解除追擊返回陣地。

    『元史』則記載,元軍激戦終日,軍隊編成已經混亂必須重整,而且箭矢用盡需要補給所以撤退。

    無論如何,戰鬥在夜晚停止,由於日本軍必死的防戰,為避免日軍夜襲,加上元軍副司令官劉復亨負傷,元軍放棄博多中心部的侵攻。

    元軍放火燒毀博多的市街,元軍各自回到各自的軍船上,日本軍也據守於水城。

    元軍軍議

    當晚,元軍召開軍事會議。

    高麗軍金方慶認為戰況有利,主張應該將自軍艦船焼掉,以背水一戰的決心佈陣,才能拿下九州,征服日本。

    對此元軍總司令官忻都則較慎重。認為今天遇到少量的敵軍就打的如此辛苦,糧食和箭應該都剩得不多,沒有得到補給前,進撃太宰府是困難的。

    其中洪茶丘金方慶不合,無論作戰意見都唱反調,甚至在指揮方面也互相對立,造成元軍指揮系統混亂。

    元軍大多數將領也認為,左翼的高麗軍與正面的蒙漢軍沒有合流,陸上也沒有建立補給兵站,日本後方基地的水城和大野城沒有損害。加上,日軍增援正在陸續集結。

    衆議傾向於忻都的意見,決定從日本撤退,結束軍議。

    於是忻都下令撤退,撤退當晚竟遭到颱風侵襲,“會夜大風雨,戰艦觸岩崖多敗”,二十一日晨海面上只剩下一些破碎的木片,元軍損失1.3萬餘人,大多死於這場風暴,有2百餘名元軍漂流至志賀島被日本俘虜,最後輾轉回到中國的只剩下1萬3千500人。

    文永之役結束。

    有的日本學者認為,當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大風暴。日本方面記錄當時情況的《八幡愚童記》中完全沒有提到風暴,只記載了「早上發現敵兵敵船全都不見了,吃了一驚」。

    不過在高麗的史書《東國通鑒》中有當夜大風雨,很多船被海岸的岩石和崖壁撞傷的記載。

    有一種說法認為:「文永之役」時,忽必烈並沒有玩真的,而只是“威脅”,是要展示自己的強大實力,所以“元軍晚上返回船上”後,就直接退兵了。

    「文永之役」的神風之說是日本明治時代的學者提出的,這之前的人們只知道「弘安之役」時是發生了風暴,而「文永之役」中敵人是怎麼不見的卻是莫名其妙。

    有一推測是,明治時期,日本天皇在失去政治中心地位約700年後重新成為了政治中心人物,天皇再度被神格話。

    而天皇在「文永之役」中做的只有祈禱而已,“文永神風說”的提出,很可能是有加強日本天皇祈禱有偉大的保護日本的政治宣傳目的。

    12月時,北条時宗發出「異國征伐令」,打算以大宰少弍少弐経資為總大將,出兵高麗,但因為要修築石壘,所以討伐計劃最後還是擱置。

    北条時宗在此役後設置「異国警固番役」,命九州的御家人服軍役嚴防,並在博多湾岸建築石壘加強國防。



    1281 弘安の役

    1275 斬使斬使

    自1275年(日本建治元年・元至元12年)起,鎌倉幕府就開始為他們認為不久將進行的元帝國第二次侵略做了準備。

    忽必烈在文永之役後,繼續對日本「文攻武嚇」,派出正使禮部侍郎杜世忠使節團30人出使日本,逼迫日本向元朝朝貢。

    ・正使    杜世忠 (34歲‧蒙古人)
    ・副使    何文著    (38歳・漢人)
    ・計議官  撤都魯丁   (32歳・維吾爾人)
    ・書状官  果       (32歳・維吾爾人)
    ・通譯    徐賛      (32歳・高麗人)

    5月19日杜世忠一行避開大宰府在長門国室津 (現在山口県下関市)上陸,想直接前往京都,中途被長門守護逮捕,押送大宰府。8月押至鎌倉。

    第8代執權北條時宗懷疑他們與文永之役時的趙良弼一樣是有軍事間諜任務,下令將元朝使節團全部處決。




    (元朝欽差杜世忠 被斬首)

    9月7日杜世忠一行5人被斬於鎌倉龍口(現在的神奈川縣藤澤市片瀬龍口寺)。

    杜世忠臨刑詩:「出門妻子贈寒衣 問我西行幾日帰 來時儻佩黃金印 莫見蘇秦不下機」。
    副使兵部郎中何文著作臨刑詩:「四大原無主 五蘊悉皆空 兩國生靈苦 今日斬秋風」
    徐贊作臨刑詩:「朝廷宰相五更寒,寒甲將軍夜過關。十六高僧申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閒。」

    5人的屍骨被葬利生寺(現稱龍口山常立寺),寺內還建有「元使五人冢」。

    1276年(建治2年)3月10日北條時宗令鎮西奉行少弐資能少弐経資防元軍再度襲來在博多湾沿岸築造防塁,改造日本弓箭,加強弓箭射程與威力。

    北條時宗甚至想轉守為攻,計畫入侵高麗国,叫「御家人」準備結集博多,發佈「異國征伐令」,打算以大宰少弍少弐経資為總大將,出兵高麗,但此計劃雷聲大雨點小,很快就中止(深江文書)。

    1279年(日本弘安2年・元至元16年)、元江南軍司令官范文虎進言再派周福為正使出使日本。

    正使:周福
    副使:欒忠

    日本人渡宋僧侶為翻譯等5人使節團,7月到達大宰府。因為看到日本正建築防塁,到着後5人全部又被北條時宗下令斬首。

    征東行省

    同年,南宋帝國崖山海戰失利的消息傳到日本後,上至天皇將軍,下至武士平民,全部身著喪服,西跪三日,痛悼中國的隕落。

    忽必烈消除了日本與南宋同盟的牽制。

    1275年跟隨杜世忠去日本的高麗水夫過了5年後逃回高麗,忽必烈才知道使者全被北條時宗殺死,暴怒下令踏平叢爾小國日本。

    翌1280年,忽必烈隨即展開再次侵攻日本準備,設置征服日本的機構-征東行省(一個特殊的行中書省,又稱征日本行省,範圍有遼東、高麗)。

    1281年(日本弘安4年・元至元18年)蒙古征日艦隊完成編制。

    總司令: 阿剌罕

    東路軍

    征東都元帥 忻都
    東路軍副司令 洪茶丘
    高麗軍司令官 金方慶

    東路軍總兵力約4萬 

    蒙漢軍: 15000人(漢指女真人)
    (侍衛軍):4000人
    高麗軍:10000人
    水手:17000人
    戦艦:900艘

    江南軍

    10萬南宋降軍(蛮子軍、新附軍)為主力・軍船3500艘

    江南軍司令官 阿剌罕( 出兵前病死 ,由阿塔海替補)
    江南軍副司令 范文虎
    蛮子軍(南宋降軍):100000人 指揮官 :夏貴
    軍船:3500艘

    東路軍負責作戰,江南軍則在佔領區屯田,生產米糧,以為長久之計。

    總兵力達14萬,軍船4400艘。東路軍與江南軍予定在壱岐島合流,東路軍先行出發

    5月3日、東路軍、合浦出航
    5月21日、東路軍在對馬島到着在世界村大明浦上陸~日本史上的反侵略戰爭-「弘安之役」爆發!

    1281 壱岐島 志賀島 鷹島攻擊
    1281 蒙古艦隊鷹島大海難

    蒙古艦隊鷹島大海難
    神風特攻




    日本抗蒙前線統帥少弐経資,領數百艘船隻反攻鷹島。

    蒙古東路軍由於無法上陸,在船上的苦戰東路軍開始發生疫病(天花)。『高麗史』記載天花在弘安役前在高麗國內傳染大流行,可能因此帶上傳。

    疫病的蔓延使東路軍的作戰能力使之減半。據說得天花的東路軍士兵死了3000多人。

    在此情況下,總司令官忻都洪茶丘(高麗人司令官)等認為我軍對日本連戦連敗,江南軍又遲遲未到,主張退兵。

    金方慶認為出發時攜帶了3個月份食品,還有1個月的食糧而肥能維持,只要等到江南軍到,勝利可期。

    遲了一個月的范文虎率領的江南軍船團終於來到博多湾附近,江南軍與東路軍在平戸島附近合流,蒙古軍又得到10萬援軍,形成4400隻超級大船團。

    不過江南軍是由南宋降軍(新附軍)組成,拿著農業用鋤、鍬等工具的屯田兵,士氣低落,元軍再度準備襲撃鷹島。

    6月27日、蒙古大艦隊由平戸出港,往鷹島方向進發。

    少弐経資持續發動海戦從28日夜半打到29日,才發現蒙古艦隊「長大」了不少,日本水軍無法打擊蒙古軍,只好下令退兵。

    北条時宗得到蒙古軍獲得大批增援,急命宇都宮貞綱率領本州中國勢前往九州支援。

    6月29日時元史記載:「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會青髯見於水上,海水作琉璜氣。」

    蒙古軍已經察覺天象異變,有海上風暴來臨的徵兆,但是元軍只是把戰船綁在一起,以對抗即將來臨的風暴。

    江南軍萬戶張僖也速都兒,看見天氣惡劣,夜裏停泊時,命令將戰艦各去50步下錨,因而避免了颱風襲擊時各艦船互相碰撞。




    6月30日(1281年8月15日)夜半,颱風襲來,在海上連續5日大風大浪,4400艘蒙古軍船互相碰撞損壊。在較岸邊停靠的船隊,連忙集體跳海,落水的人很多都游上了鷹島海岸,倖活下來。

    元軍士兵淹死無數,江南軍范文虎也落水遇險,被張僖及時救起。

    神奇的是蒙古統領級的軍船,都很堅固沒沉沒,忻都洪茶丘金方慶等也都安然無恙

    為何蒙古統領級的軍船,都很堅固?其他船隻卻大量沉沒,這可能是高麗徵發了數萬民夫,僅在10個月內,就建造了大型船300艘,中型船300艘,補給水用的小型船300艘,合計共900艘。

    為了趕速度,一般的士兵乘坐的船型沒有使用堅固的中國式樣,而是採用了簡單的高麗式樣,日本水下考古學家林田憲三的研究團隊研究元朝艦隊的沉船後,認為他們使用的是在運河航行的平底船,採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水密隔艙設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加上船隻以突貫工事粗製濫造的情況下後來就成了災難之源。

    「東國通鑑」記載蒙古軍的慘狀:「……既而文虎以戰艦三千五百艘,蠻軍十餘萬至。適值大風,蠻
    軍皆溺死。屍隨潮汐入浦,浦為之塞,可踐而行。」

    游上鷹島求生的元兵據元史記載有「十餘萬」之多..........

    因為艦隊被颱風摧毀,連最主戰派的金方慶也對繼續攻擊日本斷念,撤退時,張僖看見平戶島上有被救起的4000將士無船可乘,去請示范文虎范文虎命令不管他們。

    張僖不忍心,於是將船上的戰馬丟棄在島上,騰出位置,把4000將士搭上了船,順利回到了國內。

    7月5日,蒙古等諸將各自擇堅海船坐去,棄士卒十餘萬於鷹島,軍隊沒有統帥也沒有無糧食無主已過3日。

    殘存的士兵眾議推張百戶某為主帥,號之曰「張總管」,後來在1925年,日本學者岩間德在遼東金州城北門外的岱宗寺菜地內發現張成墓碑,上面述說了這段歷史。

    才知道「張總管」是湖北省蘄州人的張成,原南宋降將,1281年時,百戶張成隨從千戶岳琇參加了征討日本的元朝遠征軍。

    鷹島奇襲

    日本宇都宮貞綱率領本州中國地方軍也來到九州支援,日軍見蒙古軍船遇此大難,浮屍佈滿海面,莫不狂喜。

    張成指揮官在鷹島伐木修一些破船,準備帶領士兵回中國大陸。

    7月7日夜間,竹崎季長福田兼重福田兼光等開始對鷹島的元軍攻撃,進行了1週的戰鬥。

    張成等打退了幾次日軍的進攻。最後,伐木修好了一條戰船,成功逃生,後經高麗回國。

    約10萬元軍壊滅,福田軍等將在進行修復的船隻燒毀,俘虜2、3萬人,但7月14日日本軍勝利的第一捷報到達六波羅探題,鎮西探題向幕府上的報告上說明兵士僅捕虜2000多名。

    可能是日本將數萬蒙古降兵進行屠殺。

    日本方面將蒙古人、色目人、高麗人、契丹人、女真人以及原金朝統治下之漢人全部挑出斬首,博多有許多南宋商人則向幕府求情,所以原南宋兵免死成為奴隸。

    14萬蒙古軍大敗收場,「高麗史」記載東路軍僅有19379名安然回國。

    范文虎回去後。將江南軍全軍覆沒的責任全推給部屬,報稱部將厲徳彪王國佐陸文政陣前逃亡,動搖了軍心,所以他克服萬難把剩下的部隊帶回來。詞其中「所殘唯三人」,指的是免死的原南宋兵奴隸于閶莫青吳萬五這3個人。

    這3人拼湊小船,逃回中國報告范文虎他們丟下了十多萬部隊跑路的事情,忽必烈知道真相後大怒,不過只是將范文虎革職。

    日本將此1281的颱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特攻隊」即出自這個典故。


    其他



    元寇防壘
    敵國降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