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雷諾瓦

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
分類:藝術館
 




5月台北很印象派,除了故宮即將展出「幸福大師─雷諾瓦與廿世紀繪畫」特展外,電影《印象雷諾瓦》也將在月底於北高同時上映,電影揭示了一代大師暮年的病痛與情感,展覽與電影隔空所產生的對話關係,格外引人入勝。


左:Pierre-Auguste Renoir, Girl in a Lace Hat, 1891, Oil on canvas, 55.1x46cm, Pola Museum of Art
右: Pierre-Auguste Renoir, After the Bath, 1915, Oil on canvas, 38.8x50.5cm, Pola Museum of Art


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雷諾瓦的大型特展,展品主要來自日本箱根的POLA美術館,此展是POLA美術館首次大批出借53幅油畫館藏至海外,此外,還有從日本、美國與法國等10間美術館,遠渡重洋迎來雷諾瓦的12件代表作品。

國內讀者對這位擅長畫出女性嬌媚姿態與歡愉氣氛的「幸福畫家」應該毫不陌生,他的作品除了在美術館外,也散見於日常生活的廣告與各種文創商品中。生於1841年雙魚座的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是個天生浪漫派,他曾經揶揄同時期的塞尚只畫蘋果,但他要畫的是活生生的人,有美麗肌膚的女人,他說:「如果畫不能讓人想觸摸,就是徹底的失敗。不懂這個,就不懂藝術、也不懂生命!」



也因此,即便晚年遭逢妻子離世、老邁的身體受類風濕關節炎之苦(雷諾瓦晚年是將畫筆綁在手上作畫)、兒子又在戰場上負傷,他仍堅持描繪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喜樂與光輝,他曾說:「畫是用來裝飾牆壁的,因此色調應該盡量豐富多彩。對我來說,一幅畫應該顯得可愛、歡樂並且美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該再雪上加霜……」


Pierre-Auguste Renoir, Arabs on Donkeys, ca.1881/1882, Oil on canvas, 55.1x65.6cm, Pola Museum of Art

所以雷諾瓦畫春花、畫田園之樂、畫少女,特別是肌膚柔嫩似雪的少女,特展的6大主題就有3個主題與身體、女人相關,而電影《印象雷諾瓦》集中在他生命最後的4年在南法鄉間的生活,由台灣知名攝影師李屏賓擔任攝影,也精準地捕捉了印象畫派的光影與人體,讓整部電影閃耀著溫暖的黃金光澤,如同雷諾瓦對法國南方的看法:「在這令人驚嘆的鄉間裡,厄運彷彿永遠不會降臨;人們被這氣氛寵愛著。」順道一提,光點華山電影館穿廊也正展出光影大師李屏賓為本片拍攝的系列劇照「畫外」。




《印象雷諾瓦》在光彩耀人美景中敞開,背景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爭隱隱的威脅與飽受身體病痛之苦的雷諾瓦、他晚年最後的繆思女神安黛(Andree)、負傷返家的次子尚‧雷諾瓦三人間的角力,也讓鄉間風景充滿著張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WqdRXSSyV4&feature=player_embedded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雷諾瓦(1841-1919)Pierre-Auguste Renoir為法國畫家。雷諾瓦與莫內可說是印象派的創立者。是印象派中唯一擅長使用黑色的畫家。
雷諾瓦對人生和藝術的看法是,這個世界到處都是不愉快的事情,為什麼尋求快樂不能算作藝術。這是對當時刻板、陳舊的沙龍組織所發出的抗議。與其他如米勒等畫家相比,他的藝術主調是歡樂和愉快。所以美麗的婦女和鮮花、可愛的小孩、迷人的醇酒、歡笑的晚會,都是他鍾愛的題材。


諾瓦生於1841年2月25日,於法國中部的一個小鎮,父親是個裁縫師父,四歲時全家移居到巴黎。在童年時期的雷諾瓦就展現出對繪畫的興趣,經常在上課時迷於作畫,因此在離開學校之後,便進入陶瓷工廠去作彩畫的工作。於是雷諾瓦在工作中培養了藝術的修養,並以工作所得作為學畫的費用,拜葛利爾師學習繪畫的技巧。在老師的畫室中有許多的同好,如莫內、西斯萊等,一同浸淫於對於新繪畫風格的創作。


雷諾瓦作品的優雅色彩是令人一見難忘的,充滿了祥和而安詳的魅力。早期他喜歡畫花卉,不論薔薇、玫瑰他都一畫再畫。而中年之後,婦人的婀娜、衣著華麗的少女則成為他作品的特色。終其一生,他都在揮動他愉快、明朗而優美的畫筆,所以當我們看到他的畫作時,都會感到一股明快的色調衝擊著我們的心靈。正如他自己所說:『假如沒有快樂的話,我便沒有辦法作畫』。這句話也正是對他的作品最佳的詮釋



裸女是畫家永恆的體裁(特別是洛可可時期),即使這個體裁在印象派初期暫時被戶外風景畫取代,但以女性為畫作主題的作品數量仍然緊追其後。
印象主義畫作當中描繪女性形象的作品,以法國的畫家,雷諾瓦的風格最令筆者印象深刻,完全不同於現代的審美標準“高挑、苗條”。
雷諾瓦的裸女個個渾圓緊實,個頭不高,小而豐盈的臉龐,配上精緻秀氣的五官,瑰麗典雅的色彩,創造出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




第一個主題是戴帽女子,展出7位畫家10幅戴著帽子的女性畫像。雷諾瓦的父母都從事與裁縫相關的工作,他從小耳濡目染,對於女人的帽子、衣飾的觀察特別敏銳,總是幫模特兒挑選適合的裝扮,甚至幫忙設計帽子。其他幾位畫家都比雷諾瓦年輕,畫風大膽而現代,剛好襯托出雷諾瓦甜美、溫柔、細膩、明亮的畫風。

Pola美術館是位於箱根的私人美術館,成立於2002年。該美術館不能拍照,我雖然有此次畫展重要畫作的資料,沒想到在網路上都找不到這些畫作的照片。特展也不能拍照,因此本文使用油畫照片多數是我在歐美所拍的畫風類似之作。雷諾瓦是十九世紀印象派大師,雖然他的畫作多達6000多件,但是早被歐美眾多更大、更早成立、資本更雄厚的美術館或甚至私人所收藏,Pola當然是搶不贏。所以大家在特展現場看到的雷諾瓦畫作之藝術水平不及我在歐美大美術館拍到的,不過多數作品也有相當水準,何況原作給人的感動,不是任何圖片足以比擬的。(下圖:兩個女孩,1892年,巴黎橘園美術館收藏)


第二個主題是11幅以花卉為主或者有花卉襯托的油畫。第一幅是由波士頓美術館借來的,是雷諾瓦一流的作品。雷諾瓦以人物畫(尤其是兒童和女人)著稱,但是也畫了不少靜物畫,他曾說:畫靜物畫比人物畫輕鬆,對他而言是一種休息。其他幾位畫家的畫作都相當傑出,有幾幅尺寸相當大,google他們的畫作可以看出來展出的是這些畫家一流的作品。(下圖:菊花束,1881年,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收藏)


第三個主題展出15幅「田園與音樂」有關的畫作。雷諾瓦算是印象派最早期的畫家,他們主張要到室外、在自然光線下作畫。早期他在室外寫生,畫了不少風景畫。這一幅是波士頓美術館借來參展的「夏圖的塞納河」,完成於1881年(我之前在波士頓拍到的)。他用畫人物一樣綿綿密密的筆觸來畫風景畫。


下面這幅是「摘花的女孩」,完成於1890年,攝於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現場有一幅非常類似的畫作,模特兒都是印象派女畫家莫里梭(Berthe Morisot, 1841-95)的女兒茱莉和她的表妹。茱莉從小就當媽媽和媽媽的畫家朋友的模特兒,後來也成為畫家。茱莉(Julie Manet, 1878-1966)姓馬內耶!因為莫里梭嫁給了名畫家Edouard Manet的弟弟。


雷諾瓦從小展現繪畫和音樂的天分,因為出身貧困家庭,在13歲的時候就被父親送到瓷器工廠當彩繪師(賺錢貼補家用),他20歲才拜師學油畫。由於對音樂的喜愛,他有不少與音樂主題有關的畫作。

第四個主題是「身體表現」展出10幅油畫,兩件雕塑。雷諾瓦在1884年以後,又崇尚起古典畫派,回到室內畫古典的人物。從此沒有再參加印象派的畫展,也被部分印象派畫家視為叛徒。我個人倒是覺得印象派畫家們各自有其畫風,雷諾瓦後來雖然畫風有些改變,還是很具有他本人的特色,相當容易辨認。這幅是巴黎橘園美術館收藏的「長髮的浴女」,完成於1896年。


這個展區同時展出麥約(Aristide Maillol, 1861-1944)的一件小雕塑,是「France」(法蘭西)的習作。麥約與羅丹並稱「南麥北羅」,是著名的法國雕塑家,目前巴黎有一座麥約美術館,羅浮宮前面的院子裡也有十幾件他的雕塑作品。他擅長用女性的裸體來表達任何主題,下圖是我在舊金山的榮民堂美術館拍到的「法蘭西」的軀體(原作有頭臉和手腳)。


麥約於1907年到南法拜訪雷諾瓦,並幫他塑了胸像,勾起了雷諾瓦對雕塑的興趣。但是雷諾瓦此時坐輪椅,雙手變形,雕塑是相對吃重的創作。他的經紀人幫他請了麥約的學生吉諾(Richard Guino)來當助理。由雷諾瓦繪圖和指導,吉諾負責製作。後來兩人意見不合而分手,留下的雕塑件數不多,但是一看就知道是雷諾瓦晚年的風格──豐滿。下圖是波士頓美術館的「維納斯」,與現場的「舞女與紗巾」類似。


第五個主題是「女人」,展出油畫9幅。這幅完成於1917年(雷諾瓦76歲)的「金髮美女與玫瑰」,收藏於橘園美術館。這個展區至少有兩幅類似的女人肖像畫。他到了晚年喜歡用彩度高的紅色和黃色來作畫,我覺得好像在發燒一樣,推測是和他晚年有白內障有關係。


第六個主題有7幅「法國南部與地中海」的風景畫。雷諾瓦的3幅氣勢弱了些。奇斯林和波納爾的三幅相當傑出。先來介紹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 –1947),他是那比(Nabis)畫派的大將,強調色彩的自由運用,重視平面藝術以及藝術在日常生活環境的裝飾性。他的畫我能接受的不太多,總覺得有時候糊在一起,有時太多凌亂的色彩,沒有空間感。難得找到這一張今年在芝加哥美術館拍到的「Veronnet的塞納河」(1930年),特展現場有三幅巨幅畫作,我還蠻喜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